去往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科普
慢性肝病的一系列治疗及保养策略
2014/1/20 9:06:10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肝纤维化病变的患者7000余万,而且这些患者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二者密不可分,发病广泛,危害严重,积极防治十分重要。因此.“谁能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谁就能治愈太多数慢性肝病”。目前尚无专门治疗肝纤维化的化学药或生物药,而中医药在防治肝纤维化、肝硬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此,就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问题,沧州晚报记者采访了我市中西医结台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肝病科徐湘江主任。  
  —、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的原因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对肝炎病毒、脂肪肝等多种慢性损伤的病理反应,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炎患者中。肝脏遇到各种病原侵袭时,引起肝脏损害与炎症反应.肝组织免疫系统同时被激活,进行组织修复。肝纤维化是指这种组织修复过程过度及失控时,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所致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异常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形成假小叶及结节,成为肝硬化。所以、肝纤维化是一病理过程,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地区不同主要病因也不相同。欧美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在我国则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多见,其次为血吸虫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亦有逐年增加趋势。肝炎病毒性肝硬化主要是乙肝、丙肝病毒所致,在我国尤以乙肝为主,另外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发病率近年来亦有增加的趋势。
  二、怎么看待乙肝三部曲? 
  乙肝患者病情得不到良好控制,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继续发展恶化,就有演变成肝癌的可能。因此,乙肝—肝硬化——肝癌,通常被人们称为乙肝三部曲。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大约有12000万人,慢性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4000万人,肝硬化患者大约有500万人,肝癌患者约有50万人。所队—般来说,慢性乙肝患者中有约5%会发展成为肝硬化,而肝硬化中有10%左右会发展为肝癌。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乙肝三部曲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但并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乙肝患者都要经历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了乙肝.也不必过度恐慌,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如防控合理,是可以稳定在病毒携带状态或是慢性肝炎活动阶段的.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毕竟是少数。   
  自从1992年干扰豪被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以后,特别是1998年核苷类抗病毒药拉米夫定被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以来,不断有新的干扰紊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问世,包括:长效干扰素、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从而使乙型肝炎的治疗获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实践表明,在现有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下,可使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达到抑制HBv复制阻断肝脏炎症病变的进展,维持肝功能的长期稳定,减少或阻止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三、如何对付慢性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井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婴幼儿期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人为地划分为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在免疫耐受期很难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只有在免疫耐受被打破.进人免疫清除期时再给予抗病毒治疗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一般认为,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包括:(1)HBeAg阳性者,HBv DNA≥10 5拷贝/ml(相当于20000Iu/mI),,HBeAg阴性者,HBv DNA≥104拷贝/ml(相当于2000 Iu/m1);(2)ALT≥2×ULN;如用干扰紊治疗,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3)ALT<2 *U 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临床实际中,血液生化指标达到以上标准时比较容易把握。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HBv DNA阳性,但ALT<2×ULN,这时就需要鼓励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以利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抗病毒依然显得很重要。
  四、有了抗病毒药就高枕无忧吗?   
  虽然有研究表明,经干扰索a或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从肝组织病理学可见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有所减轻。但是需要注意,肝纤维化是人体修复损伤肝组织的过度反应,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的病理改变。大量纤维组织沉积在肝脏.可以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最终形成肝硬化;纤维组织增生还可阻碍血液的微循环,使肝细胞缺乏营养而加重损伤,最终导致肝衰竭,以极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脾脏肿大、食管静脉曲张,出现腹水和呕血、黑便等一系列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表现。而肝脏纤维增生机制一旦启动,但仅抑制病毒复制。只是部分减少了后续的纤维增生.并不能解决已经存在的肝硬化和改善肝脏微循环,因此,仅进行积极抗病毒治疗是不够的,一定要坚持抗纤维化治疗。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的疾病之一,其治疗尤其肝组织学的缓解仍是一世界性医学难题。但对早期肝硬化来说,如果能坚持抗病毒与抗纤维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是有可能使肝硬化得到逆转的。我们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冬虫夏草丹参桃仁等中药具有明确的抗纤维化作用。 
  五、确诊为肝硬化后怎么办?
  肝硬化关键是早期诊断、明确病情标本兼治综合处理。首先是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其次弄清楚疾病处于什么阶段,病情轻重程度,这对于确立正确的治疗方案很重要。一般来说.依据临床表现、血液生化学检测.基本可队判断疾病的轻重程度及发展阶段的(肝硬化是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而且通过长期的定期随访,也可早期发现肝癌,以尽早治疗。  
  对于我国常见的乙肝肝硬化的早期.若有抗病毒指征,在进行病因治疗—抗病毒的同时、应当结合运用中医药的抗肝纤维化及适当的保肝抗炎治疗;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即通常所说的中晚期肝硬化,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的基础上,要注意防治并发症,保肝抗炎、抗肝纤维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治疗过程中,要坚持合适的中医药(包括中成药)治疗以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以及全身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除积极治疗外.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定期、长期进行随访也是必需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无论有无临床症状都应定期接受检查,特别是年龄在45岁队上,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病人更应重视。如果肝功能持续正常,可每隔半年到1年检查1次,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和B超、甲胎蛋白等。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在治疗的同时应至少每月检查1次肝功能,3个月检查1次B超和甲胎球蛋白。B超检查中发现的肝硬化小结节要注意与肝癌鉴别.必要时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甲胎蛋白显著增高时要警惕肝癌的可能。
  六、慢性肝病患者要注意些什么?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调饮食:严格禁酒,饮食以“新鲜易消化”为原则。严密注意饮食卫生,忌食生冷及刺激性强的食物;不可过饱,忌暴饮暴食。适量摄入蛋白,如瘦肉鱼类、禽蛋蛋白(少吃或不吃蛋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少食多餐,不可一次性摄人过多的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及锌元素。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不宜食用粗糙、油炸、坚硬的食物.以免引起上消化遭出血。有腹水的患者,适当控制盐的摄人,少吃含铁较多的食品。
  2.畅情志:“忧怒伤肝”,忧虑、忿怒等不良情绪刺激会诱发或加重病情。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重视而不恐惧、忧虑。不要过分在意病毒含量的多少、“大三阳”是否转成“小三阳”,不要整天因担心自己会不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癌而郁郁寡欢。如果思虑过多.情绪长期受压抑,反而会进一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增加肝癌的发生的风险。要避免隋绪激动,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3.防外邪: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机体免疫机能下降,易于感冒,要注意预防外感及早期用药(如银翘片、双黄连口服液、感冒冲剂等即可)。病毒性感冒可诱发机体免疫反应而致病情反复或加重;感冒发热及后续的细菌感染是加重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4.免过劳:肝病患者易于疲劳、不耐劳累,劳累(包括脑力和体力)是加重慢性肝病,尤其是促进肝硬化发展重要因素之一。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量力而行勉为其难 
  5.遵医嘱:遵照专科医师提供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不可自行其是,包括根据一些广告自行购买药物或保健品;不可轻信单方、偏方。不少药物的不当使用可导致肝损伤;注意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