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其它
甩掉心理“小魔兽”快乐成长ing
2016/9/22 10:04:35

孩子以“离家出走、不想上学、要扔掉未来的弟妹”等行为抗议父母生二孩;青春期早恋、厌学、叛逆;留守儿童长期寡言沉默、超越年龄的懂事……面对孩子接踵而至的心理问题,很多家长既心痛,又头痛。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理咨询师李书迪说,情绪问题和抑郁心理正成为困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最大障碍。如何帮助孩子甩掉心理“小魔兽”,快乐地成长,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情绪问题、抑郁心理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最大障碍
  “让我去死吧!”9岁的月月(化名)一直处于生活的“苦恼”中。钢琴、舞蹈、英语……各种辅导班压得她不时冒出“不想活”的话来。起初,月月的父母并没在意,以为是小孩子闹情绪,可近来发现不对劲。原本活泼的月月变得沉默寡言,经常摔东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已有轻微抑郁症。”经过心理医生诊断后,医生得出结论。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较为突出。12岁的小军(化名)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老人除了给孩子钱,几乎什么也不管。长期以来,小军很少与外人交流,形成自卑、胆怯的性格,内心极为敏感脆弱。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17岁以下的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至少有3000万青少年受心理疾病困扰,而中小学生发病率高达21.6%至32%;儿童癔症、网络综合征、抑郁障碍、儿童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患者在逐年增加;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遭遇的心理问题不同,小到婴幼儿都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情绪问题和抑郁心理正成为困扰青少年甚至儿童心理健康的最大障碍,‘心理感冒’的孩子在逐年增多。”李书迪说。未成年人大多是情绪问题,部分为心理疾病。而情绪障碍、交流障碍、多动症、抑郁症、焦虑,以及学习困难、拒绝上学等症的患病率相对较高。﹁隔代养﹂、单亲家庭易造成孩子心理问题
  “‘隔代养’、单亲家庭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李书迪说,长期的隔代监护或单亲监护,会造成亲子关系疏离,这也是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情感缺失,使得孩子们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障碍、学习焦虑、性格偏差等方面,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另外,家长对子女过分关注、溺爱的教育方式也会带来很多问题。记者从我市部分中小学了解到,亲子沟通、学业和交友是学生心理咨询最多的问题,其中亲子沟通问题占一半以上。不少孩子抱怨: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只有学习,他们三句不离学习。“不了解我们的内心。”“懒得和他们说心里话。”一些孩子们说。
  有中小学老师指出很多家长的“共病”:喜欢将自我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让他们多吃、学画画学钢琴,规定他们看什么样的动画片等。“家长都是出于关爱与呵护,但往往不知孩子的心思,好心办了坏事。”一位老师说。陪伴、倾听学校和家长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儿童时期是行为模式逐步建立、形成的阶段,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孩子未来的人格塑造,因此这一阶段的成长尤为关键。
  “陪伴与倾听是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李书迪说,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去帮助孩子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他们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当孩子的看法存有问题时,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
  李书迪介绍,要引导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从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度呵护和溺爱,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亏,培养他们宽容的性格;舍得让孩子吃苦,接受“挫折教育”,能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逃避,经得起挫折。
  此外,李书迪建议家长,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同时,学校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展每个孩子的特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交流情感,培养良好的品质。并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互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文章来源:沧州日报)